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第3/3页)
“是,旧上海,”尹白点点头“外国人说‘我被上海了’的那个旧上海。” “就是我们要去的上海?” “同一个上海。” 台青觉得有点不胜败荷,吁出一口气,跌坐椅上。 “二伯伯没有把行程告诉你吗?” “真的要去的时候又是另外一件事。” 尹白完全明白,中学时读地理科查地图,只把整个中国当作外国看待,地名照用英语拼出,一视同仁,感觉上远得不得了。 随后跟父母出外旅行,每到一个大都会,便在地图上把那个城市用红笔划一条底线。除去里奥热内卢,说想去上海。 台青说:“父亲本来还想顺道上北平。” 尹白说:“北平,京戏。” “不,北平,平剧。” 尹白心里说,好,你是meimei,让你一次半次又何妨。 吃完饭,出乎尹白意料之外,她二伯一家竟回酒店休息,原来他们根本没有打算騒扰亲戚。 尹白母女倒是松一口气,马上解除武装,淋浴看报休息听音乐,各适其所。 这才了解到,自由自在是多么重要。 尹白对母亲说:“看,我就知道根本不用收拾床铺,他们早订了酒店套房。” 沈太太问:“你觉得台青怎么样?” 尹白转弯抹角的答:“如果你以为我们由同一祖父所出就情投意合便大错特错。” 沈太太看女儿一眼“她探完亲回来,可是要住在这里一段日子。” “什么?” “你没听二伯伯说?台青要赴加拿大留学,所以暑假住我们这里。” 尹白跳起来“她知不知道现在华航有直飞班机直抵温哥华?” “我不许你这样说,你祖父只生他们兄弟三个,你叔伯也统共只有你们三个女孩,尹白,我要你对她们似亲姐妹一样。” “三个?”尹白怔住“母亲你加数退步了,总共一青一白才两个。” 沈太太抿着嘴笑“还有一位。” “她是谁?” “你大伯的千金。” 尹白静下来“呵对,大伯伯的女儿。” 尹白唉呀一声“这个大姐不好做。” “现在旅游也放宽啦,你父亲要接她出来玩。” 尹白怔怔的,没想到两岸政策一旦松弛,第一个受打击的便是她,独生女矜贵身份不复存在,这个暑假,沈家将挤满沈小姐,比她漂亮比她温柔都有,这简直就是沈尹白的身份危机。 她对母亲说:“我知道你们要惩罚我已经有一段日子了,没想到用这样歹毒的方法。” “尹白,你这个人仿佛欠缺爱心。” “对,就不爱别人,只爱自己,人人自爱,社会就美丽健康。” 沈太太忍不住把嘴里一口龙井茶喷出来,笑得咳嗽“噫,真是社会的精英,说出这种论调来。” 尹白不以为然。“我在西人统治的大都会成长,受的是西方教育,我不懂道貌岸然假惺惺之乎者也仁义道德,我背上没有三千年重的文化包袱。” “换句话说,你吃醋了,你妒忌meimei有文化。” 是,尹白颓然。还有meimei那吹弹得破的皮肤,meimei对专业的认识,meimei有中国女孩气质,她没有,人比人比死人,她不愿意受比。 尹白站起来“我去泳池。” “已经晒得够黑了,你看台青多白皙,人家在校园中走路都用阳伞。” 尹白发呆,将来毕了业,到建筑地盘督工,也撑一把裙边伞,往肩膀一搁,的滴滴地转动? 不可思议。 反正不能比人白,就得努力做得比人黑,这点尹白省得。 跳下池中游了十个塘,一切烦恼烟消云散。 尹白的泳术并不十分好。任何一件事如果要做到八十分以上,都需要花极大的功夫心血,少年时的尹白像本市所有中学生,全神贯注背书考试,联考以六甲四乙的成绩胜出,却只不过是中上分数。 尹白很感慨,她为此没有练好法文、网球、游泳、交际舞及牧童苗。除去一口标准英语,她并无其他夭份,因此特别爱讲英语,一定是这个缘故。 回到家中,母亲同她说:“纪敦木打过电话来。” 尹白嗯了一声。 沈先生略表不满“仍是那个混血儿吗?” 尹白不出声。 沈太太给丈夫一个眼色“做做朋友无所渭。” 沈先生犹自说:“混血儿古怪的多。” 尹白忍不住笑“有什么正式的统计数字支持你的论点?” 沈太太说:“你们换一个话题吧,让尹白有社交的自由。” 尹白一边进房一边说。“谢谢你母亲。” 沈太太推了丈夫一下“你再噜嗦,她一烦,不是马上去嫁他,就是搬出外住不受你管,真不识时务。” 沈先生不服“那个纪敦木有一双贼眼。” “沈国武,你老了。” “是,”沈老三干脆豁出去“我怕他自我手中把尹白夺去,我不忿,我妒忌,好了没有?” “神经病。” 他忽然笑了“在你目中,我一直是个神经病。老王说过,身为男人假如一生中没有机会被女生叫过神经病,损失太大。记得吗,第一次约你,递上小束毋忘我的时候,就被你叫神经病。” 沈太太一怔“有吗,我这样叫你?”她侧头想一想“未免太小家子气了。”她直笑。 尹白在走廊中把这番话全听在耳朵里,不禁会心微笑。 第二天与纪敦木午餐时,她问他:“有没有人说过你是神经病?” 小纪大吃一惊“老天,没有。” 他不知道他的损失有多大,尹白微微笑。 “对,令表妹长得可漂亮?”小纪的字典中没有堂妹这种词汇。 “没话说。” “比你更好看?” 尹白内心惊喜,表面不动声色,只是笑吟吟“说你是井底之蛙真没错,我与我meimei提鞋都不配。” “有机会让我见见她。” “人家很忙,要随父母去上海探亲。” “呵那个你讲过不止一百次的探亲壮举。” “是,她们将回去寻找根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