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第4/5页)
一双雪亮的眼睛黑白分明,时常瞧得人打自内心底发麻。除此之外,论相貌,最多只是中上之姿,别无其它可说的地方。 正因他不是一个足以颠倒众生的美人,却还坐拥东陵王全心全意的宠信,也因此人们更想知道个中的缘由,可至今仍然没有人能够窥破其中的奥秘。 民间甚至有人谣传项少初深谙房中之道,才能迷得君王不肯早朝。但真相究竟如何?恐怕便不是人们所脑弃知的了。 走进吏部官署,将文书交给负责收受的官员,项少初便径自往官署外一条通向“兰台”的小径走去。 兰台中藏有上万卷书籍,是国之府库。 历来只有学问最渊博的官吏才能够担任兰台大夫。 通常担任这项官职的人对朝政大多没什么兴趣,镇日与书为伍,钻研知识才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日安,月海大人。”项少初躬身作揖。 正在钻研一捆以先古文字简册的月海正是兰台之长。 见是项少初,也没回礼,便急忙招他到身边。 “项侍郎,你来看看,这个字究竟是『车』还是『串』?”这批古字因为简牍年代久远的缘故,有许多字已经难以辨识。 项少初站在月海身边,仔细地判读了简上的前后文句后才道: “应该是『车』字,四个字和起来就是『有车东来』,若是『串』字的话,就变成『有串东来』,文句就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才能通了。” “好好好,我也觉得是『车』字。”说完,便又埋首继续他的钻研,再不理会项少初到兰台来做什么。 熟知月海个性的项少初也不以为意,径自往兰台藏书的“文瑛阁”更深处走去,直到他瞧见一名站在书架前,正寻找着所需书籍的老者。 远远的,项少初便躬身一揖。“大人。” 老者转过身来,威严的相貌只消望去一眼,便足以使人望之肃然起敬。 “礼部难道没有杂役吗?居然要劳动项侍郎亲自送例行公文来!” 这名老者竟正是掌控着半壁朝政的吏部尚书。 项少初淡笑回应道:“坐久了,起来活动活动也是好的。” “不怕被拆吃入腹的话,你尽管往吏部多多走动,出了事我可不会理会。” “我若在吏部出事,大人对王上也交代不过去吧,底下的大臣们对这一点也都还有些分寸。” 老者哼笑了声。“伶牙俐齿!” “大人精神看起来还不错。”就着天光,项少初仔仔细细地端详了吏部尚书的脸色。 “托你洪福,成天烦恼要收拾某人留下的烂摊子,哪里有空闲生病!” “听说大人日前受了风寒,记得多让厨子熬些姜汤怯寒,三月天最容易受凉。” “哪有什么风寒,别听底下人胡说了。倒是你,这种暖天里还穿着冬衣,怕冷也不是这样,让人帮你补一补才是真的。我记得…你那随身丫头叫什么儿来着?J “秧儿。” “那丫头厨艺挺好,回头让她给你炖只鸡。” “哪里需要吩咐,我已经吃了好几天鸡汤,正想换换口味呢。” 两人一来一往,交换着听来平常,却不该出现在这两人之间的对话。 此时此刻,若是有人闯进来听见了,或许会大感错愕吧。这两人,一老一少,不是明争暗斗的厉害吗?怎会…像旧识般嘘寒问暖起来了? 片刻后,项少初打住闲话家常,转换了话题… “听说他出发往风川前,去了趟临王府。” “是吗?他去那里做什么?”吏部尚书问道。仿佛相当清楚项少初口中的“他”是何许人。 “不知道。不过我有点苦恼。” “苦恼什么?”吏部尚书望之俨然的表情底下,似乎有着另一张他人难以捉摸的真正面貌,而此刻,那张面貌正展现在没有其他闲杂人等的图书收藏室中。 “我烦恼他或许猜出了什么。” “哦,他猜出了什么?” “他问我有没有接受赐花,我照实回答了他。” “只是这样?” “还有…”项少初沉吟,眉宇间流露出乎日少见的凝重神态。“他喝了我煮的茶。” 吏部尚书明了地点点头。“卫齐岚终究不是笨蛋。” “他确实不是,我猜他很快就会想起来。” 吏部尚书微笑。“不过他也不算绝顶聪明,就算他现在想到了,那也太迟了。” “是太迟了没有错。”项少初点头同意。“不瞒大人,其实少初最近已经有点不太能安于现状了。” 定定看了眼眼前这名年轻人,老者神色转为凝重地说:“也该是时候了,还以为你都不打算有所行动了呢。不过丑话说在前头,你该知道的是,有一天若你做出了危及国家根基的事,我还是会亲手毁掉你。” “我知道。”项少初相信这老人所说的每一个字。“不过大人,我想您也应该相当清楚,有时候如果不掀得彻底一些,很多事情根本不可能改变。” “当然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点他也是同意的。 项少初再次躬身行了个礼道:“我想您应该也不会否认,替我收拾烂摊子的同时,其实您还满乐在其中的。” 吏部尚书只是微微扯动了嘴角,没有否认也没有赞同。“有一天,当你站在我这个位子上,成了三代老臣时,你也会跟我一样。” “不,我不确定。”项少初还没有心思想到那么远的未来去,眼前,他只关注着一件事。“那么,金虎上将死前,确实是到过临王府了?当天临王爷在府中吗?”项少初缓慢地推敲斟酌起来。 吏部尚书看着眼前这名陷入沉思的年轻人,眉梢不由得微微蹙起。“我还以为你说你早就已经不在意了是说真的,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