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日之梦_仲夏日之梦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仲夏日之梦世 (第1/4页)

    身世

    小冰只知道琦琦身世的一个大概。

    详细的情况,她没有说,他没有问。

    必怀,并不是事事干涉,揭人私隐。

    有些人希望知道朋友每一段过去,恋爱中的男女占有欲特强,对方一举一动,若不作详细报告,马上引起嫉妒、不安,非得用各种敲诈的手法追查真相不可。

    人的天性?太同自己过不去了。

    琦琦自从脱离夜总会伴舞生涯之后,生活正常。

    侦探社有股份,她是半个老板,天天有个地方来坐一会儿,听听电话,看看报纸,聊聊天,胜过闷在家中发呆。

    琦琦懂得生活,她是少数做得到急流勇退的欢场女子之一。

    身边的钱并不太多,一层不大不小的公寓,若干现款安全地存在银行收取碧定利息,她不浪费,也不吝啬,不卑不亢地维持舒适的生活。

    琦琦拒赌,黄金股票她都没有兴趣,从来不做炒卖生意,至多搓搓小麻将,章法奇劣,姐妹们老笑她不长进。

    琦琦虽然踏入新纪元,过著新生活,却也不与旧时友好划清界线。

    她们仍然是好朋友。

    唯一的遗憾,也许是寂寞了一点。

    琦琦过人的理智在这方面成为缺点,她不轻易交出感情,她说:“与其痛苦,不如空白。”

    小冰只知道她有一个不成材的父亲,年纪非常轻,只比琦琦大十多岁,却潦倒得不堪,一眼看去,就知道这种人,一生之中,未曾试过正经工作,或是做成过任何一件事。

    但他有琦琦这样一个好女儿。

    琦琦说:“好?不见得,他上门来,总得给他千儿八百敷衍一下,讨钱讨得麻木了,岂能尽如他意。”

    他有不良嗜好。

    琦琦从来没有提过她的母亲。

    时间过得快,夏天又来临了。

    一个大雷雨的晚上,下午五时多,天色直如深夜,深黑的乌云遮满天空,电光霍霍,雷声隆隆。琦琦伏在窗前说:“传说天雷专门追打不孝之子。”

    “是吗,”小冰笑问:“谁孝,谁不孝,由谁定夺?”

    “老天爷。”

    “标准可靠吗?”

    “传说而已。”

    “来,下大雨没生意,我们回去吧。”

    “没想到行行都望天打卦。”

    锁上写字楼大门,落到楼下,大厦门外檐蓬下蹲著一团漆黑的东西。

    看仔细了,才知道是一个人。

    大都会中充满趾高气扬,腰缠万贯的人,也少不了沦落得如一只畜牲似的人。

    小冰并没有多加注意,他一迳踏出门去。

    琦琦却凝神,驻足。

    小冰停下来等她。

    这个时候,闪电如探射灯般搜索天空,照亮门口,雷声激辣辣一响,那乞丐显然也受了惊,猛地抬起头来。

    琦琦与他一照脸,发觉是个女丐,瑟缩一团,混身颤抖,身上淋得湿漉漉。

    小冰轻轻对琦琦说:“我们走吧,这是社会问题。”

    “不,”琦琦打开手袋“给她一点钱。”

    “她马上会去买麻醉剂。”

    “也好吧,”琦琦央求“又可以捱到明天。”

    “明天对她来说,有什么分别。”

    但琦琦还是摸出钞票,扔在丐妇面前。

    那丐妇见了钱,伸出鸡爪似双手,紧紧攫住钞票,动作忽然灵敏起来,如一只动物似站起窜进大雨中,在黑暗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琦琦仍然站著不动,双眼无神,思潮去到老远老远。

    小冰温和地说:“走吧,到我家去喝杯爱尔兰咖啡。”

    琦琦抬起头来“我的母亲失踪已经很久。”

    这是小冰与她相识两年以来,她第一次提到生母的事。

    小冰一怔“不用怕,倘若她这样窘了,她会来找你。”

    琦琦凄然笑。

    “你等一等,我去把车子驶过来。”

    水拨不住划动,雨水倾盆淋下,这样大雨,十分罕见。

    琦琦说:“穷人穷到一个地步,便会沦为乞丐。”

    小冰劝道:“俗云人穷志不穷,不过是视个人意旨力罢了,有志者,事竟成,一定会得挣扎出身,你自己就是最佳例子。”

    “我交好运而已。”琦琦今夜的感触特多。

    “以穷自怨自艾,及以财富自我炫耀,统统不是正确的做法。”

    “那么,年轻导师,什么才是处世良方?”

    “你已深得其中精粹,何用问我。”

    “小冰,你真是我的良朋知己。”

    那夜,在小冰家中,琦琦做了简单的食物,开了一瓶好酒,与小冰细说往事。

    “狗一样哩,不断的生下来,养不活的送人,转瞬即忘,看到亲生孩子也全然无动于衷,木然一张面孔,眼珠乱转,就想要钱,天天理直气壮喊穷…”

    听半晌,小冰才知道琦琦说的是她生母,不禁恻然。

    “母亲怎么样伟大,见人见智罢了,”琦琦笑“我从来没有领受过母爱。”

    小冰给她添酒。“她在我十五岁那年失踪,之后我往舞厅工作,独立支撑家庭数年,直到弟妹们找到工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