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王爷千岁 (第1/3页)
第十二章 王爷千岁 “我与公子素昧平生,并无听知心话的情分,公子请自重。” 柳盼越板着脸,仁武越觉得心痒痒的,这小丫头生得弱不禁风,可是说话的时候却恨不得站在他八丈外,比起那些一心只想扑到他怀里献媚的女人,她更合他脾胃。 “怎么没有?我对姑娘一片真心,睡里梦里都是姑娘的身影。” 他是花丛老手,莺莺燕燕见得多了,最喜欢逗弄这种一本正经的良家女子,像他院里就有四、五个妾室都是在街上被他看上的良家女子,身家清白,最后被他得手,不过三、五日又觉得她们太过拘谨,转眼便丢到了脑后。 仁武的眼神太过露骨,柳盼从一开始就心存警戒,离得远远的朝他一礼。“公子若无事,我先告辞了。” 慕容夜向来自傲,起了念头之后就算是胁迫,也是坦坦荡荡的摆出王爷的款儿来,还算有格调,她当初对慕容夜多番腹诽吐槽,罗列出一堆的缺点,从直男癌到自恋狂,逼迫她一个弱女子,现在见识过仁武的轻浮不要脸,才对比出慕容夜的好。 仁武这些日子越看柳盼越有兴趣,好不容易逮着了她落单的机会,此时不下手更待何时,至于该怎么向吕夜交代,他可一点也不担心,兄弟之间送个女人可是一段佳话,大不了他也把自个儿后院的女人拉出来让吕夜挑一挑,除了正室,其余的都使得,若吕夜真看不上眼,他可以再找其他色艺双绝的女子送到吕夜的床榻上。 他上前一步拦住了柳盼的去路。“姑娘这几日为祖母扎针辛苦了,本公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恨不得以身代劳。姑娘扎针累着了,不如靠在我怀里歇歇再走。” 柳盼闻听此言,已知不好,可恨去路被仁武堵着,想要去老太太的院子又必须先想办法越过他;若往后另寻出路,重重院落,她实在不敢贸然行动。 “公子请自重。”她边说边往后退,目光四下乱转,只盼能有丫鬟下人路过,好解了眼前危机。 可她哪里知道,他仁大公子但凡在后院出没,娇俏些的丫鬟都避之唯恐不及,倒不是这些丫鬟们清高,而是以前有不少丫鬟被他的身分所惑,半推半就被他得了手,却被仁夫人以家法惩处,然后再远远的发卖了。 并非仁夫人不疼儿子,而是仁家后院只有这一根独苗,仁老太太跟仁夫人都喜欢往仁武房里塞人,可是也仅限于她们调教出来的人,而不是在她们不知情的情况下跟仁武有苟且的丫鬟。 因此,不只是仁老太太身边的丫鬟春莺远远看到少爷堵住了柳姑娘,便悄悄退到花丛之中,假装没看见,就连经过的仆妇远远见着了也马上避开,就怕坏了少爷的好事,回头会被这位霸王给找碴收拾了。 仁武仿佛没听到她说的话,抑或她的拒绝对他来说不过是良家女子的遮羞布,他只要一把扯下来,让她成了他的人,往后她还不是对他百依百顺,任他予取予求。 “本公子哪里不自重了,倒是柳姑娘你,难道不曾听吕兄提起过我?我与吕兄情同兄一弟,别说是跟他讨要一个丫鬟,就算是别的宝物他也没有舍不得的道理。”因为他只会加倍,的还回去,无论财物或女人。 见仁武笑嘻嘻的步步近逼,柳盼这下子是真的慌了。 在慕容夜身边时,她好歹能感觉到他待她是有情分的,眼神偶尔还带着几分怜惜,虽然话说得硬邦邦的,但是他的举动却能让她感觉到他是想极力的靠近她、了解她,甚至是宠着她,可是仁武完全把她当做玩物。 “我并不是吕公子的丫鬟,我是他的女人!你要是敢动我,我家公子定然不会与你善罢罢休!” 柳盼此刻真想往自己身上贴个大大的标签,一点也不介意慕容夜自说自话为她定下的名分,只恨不得昭告仁武,他嘴里的吕兄可不是什么可以跟他交换女人的官家子弟。 “你家公子说不定也愿意把你送给我呢,你可别拿你家公子来吓唬我。”仁武见她步步后退,神情紧张,不禁更加得意了,他心痒难耐,不再跟她废话,直接扑过去抓她。 她扭身沿着廊道快跑,顾不得离仁老太太的院子越来越远,就跟被猎人追赶的兔子,慌不择路朝着相反的方向逃窜。 她到底是女子,不及仁武身高腿长,又是练过拳脚的,很快就追上了她,拦腰将她抱住。“宝贝儿,跑什么跑?” 柳盼使劲挣扎,放声惊喊“放开我!救命啊——来人哪——” 虽然是在自家后院,有眼色的下人都不敢来管他的事,但是正值祖母病重,柳盼还是特地请来的大夫,仁武也不想被母亲撞见,他一把捂住了她的嘴,另一只手将她拦腰抱起,往几步开外的屋子大步走去。 只要生米煮成熟饭,到时候柳盼便能顺理成章的留在府里,能给祖母看病,又能伺候他,岂不两全其美?他越想越愉悦,笑得更加张狂。 柳盼仍旧死命挣扎,却好似离岸的鱼,痛苦而绝望。 慕容夜带着一队铁甲亲卫回到了扬州别馆,守门的见了人马上行礼。“吕公子回转了?” 慕容夜身旁的亲卫立即喝斥“这是睿王爷!” 守门的吓得马上跪倒在地。 慕容夜大步迈进,同时命令几人将别馆里做杂活的下人们带到一处院子看管,至于伺候吕光等人的丫鬟则要暗中监视,就怕这些人之中有盐务官员的耳目,会偷偷去通风报信。 吕光正陪着仁同方在厅里聊天,顾清蓉与苏嫣在旁伺候,慕容夜被亲卫簇拥而来,身后还跟着几名京中来的官员,吕光见状,便知诸事布置妥当,立刻起身迎接。“微臣恭迎睿王千岁。” 仁同方去京中述职的时候见过睿王,不过那时候他还是个清贵少年,十三、四岁年纪,转眼间十多年光阴过去,睿王再不是当初翩翩少年郎的模样,至于他一意督促儿子交好的吕公子,他不曾打过照面,哪里知道会是同一人。 “臣两淮盐运使仁同光叩见睿王千岁。” 苏嫣已经跟着跪了下来,顾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