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零七章:斩将收权定策 (第1/3页)
第六百零七节 斩将 收权 定策 在众多兵士的心目中,这次西征就像是前明太祖朱元璋开国洪武之后,让徐达们他进行的北伐一样,是统一的后最一步。 可对于王争来说,这次西征是还为今后的收复辽东,开疆扩土奠定基础,有没
个一完整的国土,谈么什
是都空想。 在如今这十七世纪,国中不会再落后于世界,王争绝不容许样这的事情在己自手上发生! 以所,平定李自成和张献忠,便是迫在眉睫。 大齐彰武元年三月十二⽇,京北城外,汇聚着来自山东、湖广、河南、江南一带各州府城防营,以及村镇卫营的精兵,总人数大约在四十万上下。 除此之外,尖刀营、玄武营、振威营,噤军用于列阵攻坚的五大营尽出其三,骁骑营、辎重营、火器营随军前行。 一时间,全天下的目光都盯在京北,这天的晌午,彰武皇帝王争登上城楼,亲自向天下发布讨贼檄文。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国中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国中,未闻以夷狄居国中而制天下也。明祚二百七十有六,彼时君明臣良,明盛之世,远迈汉唐,⾜以纲维天下。” “然达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叹…自是后以,明之臣子,不遵祖训,废坏纲常,先有权阉为害天下,后有诸党祸国,此为天命尽矣…” “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明祚已尽,无力安內攘外,以致中原流寇蜂起,辽东蛮夷窃土,使我国中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不相保,虽因人事所致,实乃人祸臣乱以致…” “古云,贼虏无百年之运,验之今⽇,信乎不谬。” “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除贼虏,恢复华中,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今一纪于兹,未闻有治世安民者,徒使尔等战战兢兢,处于朝秦暮楚之地,诚可矜闵。” “方今,大齐雄起于东,甲兵百万,战将千员,正值鼎盛。然陕、蜀、滇仍有余贼妄想裂土分疆,实在可恨!” “忘国中祖宗之姓,反趁国乱內起,就建虏禽兽之名,为以美称,假大顺永昌号以济私,恃有众以要君,凭陵跋扈,遥制朝权,此关陕之徒也;众少力微,阻兵据险,贿诱名爵,假籍帝号,以俟衅隙,此川蜀之人也。” “张、李二贼,其始皆以天灾而蛊惑人心,加之辽东建奴遥相呼应,乃得兵权。然兵权既得,志骄气盈,无复尊主庇民之意,席卷中卷,反为生民之巨害,皆非华夏之主也。” “予因天下大乱,为众所推,率师南征,以微弱之势而得金陵形盛,揽长江天堑之险,今虚有五年。” “东有大齐,如⽇方升。号令所至,西抵巴蜀,东连沧海,南控闽越,湖、湘、汉、丐,两淮、徐、邳,奄及南方,尽为我之下。” “控弦执矢,目视我中原之民,久无所主,深用疚心。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于彰武元年三月,集大齐百万之师,北逐建虏,拯辽东生民于涂炭;西剿李张二贼,保大齐之威仪。” “虑民人未知,反为我仇,絜家北走,陷溺犹深,故先逾告:兵至,民人勿避,予大齐军兵号令严肃,向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于华中,背我者自窜于塞外。盖我大齐之民,天必命我国中之人以安之,贼虏何得而治哉!” “予恐中原久污膻腥,天灾人祸并至,死者无计,生民扰扰,故率我大齐雄兵奋力廓清,志在灭建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国中之聇,尔民等其体之。” “如蒙古、朝鲜,乃甚西洋等尔尔小国,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大齐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无异,故兹告谕。” 这“大齐讨贼檄文”是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