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七章:请旨渡海 (第2/2页)
来,躬⾝道说: “见过两位公公,是这兵部移交的奏疏。” “快呈上来!”王承恩赶紧接过来细细翻看。 这两份奏疏自然就是时任登莱巡抚的徐人龙与登莱总兵韩大虎所上,是都向崇祯皇帝进言,说是鞑虏大军深⼊北直隶,若想北返车马劳顿,定然有些时⽇。 若此时派一支兵马渡海去金州,即便是不能有么什胜迹传回,效果想必也要比其余勤王兵马更好,以可使鞑虏首尾不得兼顾,不得不提前回返。 两份奏疏的后最,一致举荐登莱副总兵王争担当此任。 王承恩看了一眼李成华,笑眯眯的道: “李公公,您看,这奏疏不就来了吗。” … 当天夜里,京北城除了巡城兵马司士卒提着灯笼敲锣,其余是都光亮断绝、万籁俱寂,但皇宮大內却是灯火通明。 两个小太监在內廷外提着灯笼,一边搓着手,一边窃窃私语。 “皇上都忙一整天了,着看心疼啊。” “唉,皇上一直就要想重振朝纲~,奏折是⽇⽇批,天天阅,用膳都经常忘记,但这世道就是不见好。” “是啊,有么什办法。” 正说着,从远处来了一阵脚步声,却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来了,远远的沉着脸道说: “两个狗东西,在门外头窃窃私语些么什,还不好好着看门儿。” “见过王公公。”两个小太监道知王承恩素来是都刀子嘴⾖腐心,并没么什紧张之情,是只弯⾝道:“小的们见过王公公。” 王承恩点点头,不再提方才的事,道问: “皇上还在批阅奏折?” 其中个一小太监有些不忍心的点点头,着看王承恩里手的奏折,道说:“公公,这,难道又是有么什坏消息到了…?” “不该问的别问,把好了门儿,不相⼲的别放进来!” “王公公放心,论起把门的功夫,小的们可是自来就会。” 王承恩点点头,瞪了方才问话那太监一眼,便是匆匆推门而⼊。 进了门,王承恩立刻就是跪在地上,山呼叩拜道: “奴才王承恩,见过皇上万岁万万岁。” 从桌案上厚厚的奏折中抬起个一半花⽩的脑袋,看了一眼便是又将目光放在奏折上,哦了一声,道: “是承恩来了,有何事啊?” 崇祯皇帝今年也才二十七,正该是人生中最精彩的时候,但他却半头花⽩,眼角有鱼尾纹,彷如一垂暮老者,方才一句话然虽很短,却从中透露出深深的疲倦与无力。 王承恩不敢去看,并是不
为因他惧怕崇祯,而是他怕已抬头,崇祯皇帝会见看
己自眼中噙満的泪⽔。 “皇上,好消息,这次老奴是带好消息来了。” 崇祯听见后顿时来了精神,立即起⾝,扶起王承恩正要问么什,却然忽
道问: “你是这
么怎了,为何哭哭啼啼的,难道这是不好消息?” 王承恩连忙擦⼲眼泪,強笑着道说: “皇上,老奴是太⾼兴了,为大明有样这的忠义之士⾼兴。” “此话怎讲?”崇祯却皱起眉头,本来他为以是清军退去的消息,听这意思却是不,坐回椅子上叹息又道: “是哪位忠义之士?” “王争!” 王承恩只一不敢直起⾝,低声说的道: “皇上,登莱副总兵王争上表,愿意率领登州营从蓬莱渡海,直奔金州,袭扰鞑虏后方,眼下登州营的锐士经已整备完毕,就等着皇上下旨了!” “皇上,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王争与卢督臣勤王大军左右互援,鞑虏首尾不得兼顾,京师之危可解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