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尘封的往事 (第2/3页)
蔺老鬼教你的?”她又跳将起来要去揪住秦惜玉的衣襟。秦惜玉晓得这回若再被她逮住绝不是打一下子就算了的。使个“癞驴打滚”很难看地躲过去。嘿!这母女俩都爱揪人衣襟。 “你还敢跟我动手?” “我哪有?”只不过是躲开不让她揍,她简直蛮不讲理!这娘儿俩模样是生得一样,性子可就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说吧!这几年你父子扔下我母女两个死到哪里去了?你若不说今天就是个死!” “…好好,我说就是了。”他一副“怕了你”的样子道“爹在灵岩山。” “啊?爹不是…”玄银玲吃惊地望着母亲。 凌月霜道:“这两年我每次去jiejie坡上看都发现有人祭拜。起初我以为是jiejie的旧识,没想到今次我去那里居然发现一陌生人。上前一问,那人说是有人出了银手托他来的。哼,你想想看除非他还活着,谁会出这银子?亏得他躲了这些年,居然不来见我!” 说到这里她牙咬得格格作响,突然指着秦惜玉的鼻子道:“你说,这个狼心狗肺的难道是有了别的女人,才把我母女扔下不管自己风流快活去了?” “原来爹他没有死。怎么会这样?”她张大了嘴,再看他伏在地上嘴角还渗着血丝,样子十分狼狈。心头说不出是该懊恼还是该高兴。 “快带我去找那老狗。”凌月霜又迫不急待地道。 “老狗?”他苦笑着摇头。 “你还在罗嗦什么?” “要我带您去也行,不过…”他欲言又止地瞅了瞅玄银玲,玄银玲顿时满面鲜红。 凌月霜一跺脚道:“你要提什么条件?” “这事儿再简单不过。”他一翻身直挺挺地跪到凌月霜面前“只要你答应说服爹让我娶小玲儿为妻就行了。” 凌月霜听了先是气呼呼地瞪他一眼,过了一会儿却又连连叫好。 “哎呀,娘…”她没想到秦惜玉会提出这样一个条件,更想不到的是娘居然毫不犹豫就答应了“我不同意。”她气呼呼地道“您忘了,他刚才…他刚才…总之我不同意。” “婚姻大事哪由得你?”秦惜玉装做老气横秋地道,又笑嘻嘻地站起来,上前正要去拉她。 谁想到凌月霜一翻手,抓住秦惜玉的肩头用力一捏。 “哎哟哟!”痛得他豆大的汗珠儿自额头上潸潸落下。 “呸!你那样儿也配?我是说你非要提这条件我就打死你自己去找那条老狗。” 嗯?!呜呜呜… 半个月后,苏州灵岩山。 两旁草木郁郁葱葱,中有一条浸润的石板小路。顺着这条蜿蜒盘旋的山道往上,水天阁就在路的尽头。一堵粉墙后就是那座七层高的阁楼,从外面看飞檐抖拱,雕栏精美,显得古朴而庄严,倒有几分像佛塔,令人心生虔诚。 “哼,这样小家子气,就敢叫水天阁。”凌月霜不屑地道。 秦惜玉连声称是“这荒山野地的那自然是比不上家里气派。”这个当老婆的也未免太那个了吧!难怪秦老头儿不愿待在家里。 三人进到院内一看,那阁楼却是建在一个池塘当中。池中种满了莲花,但是并无道路通往阁楼。 凌月霜正要喝骂,秦惜玉早知趣地上前道:“他老人家自从离开您后就后悔得要死,终年在上面面壁思过呢。因为怕人打搅,所以故意不在池上留路。 会有这种事儿?凌月霜疑睇他一眼,正想施展轻功跳过那小池。 忽地,一人“嗖”的一声自阁楼跳下来,大叫着:“哈哈,霜霜。你怎么找来了? 凌月霜定神一看,脸色大变,”怎么是你这个老鬼?” 玄银玲也挤上前来,看到那个瘦削如竹篾条儿满面红斑的老头儿时,却是一片茫然之色“他是谁呀?” “我师父。”秦惜玉笑着答。 “你敢骗我?”凌月霜咆哮道,转身又对那“篾条儿”道:“你躲在这里难道是要找死?” “哎,别忙…别忙动手。”秦惜玉阻拦不及,凌月霜已经冲上去掐住那“篾条儿”撕打起来。“篾条儿”跳下楼阁的姿式极帅,但现在却像是个全无武功的酸儒,根本躲不开去,被她揪住胡须用力一扯…嘿嘿,脸皮都掉了下来。 只听那“篾条儿”连连叫道:“哎哟哟,痛煞老夫了!” 凌月霜将那脸皮一捧到手心一看,呸!原来是张人皮面具。揭下那层假面皮,就见到真人了。那是一个四十开外,看上去颇有几分道骨的中年人。凌月霜一见那人“啊呀”一声,抓住他的肩头用力晃动“这会儿又变成你这条老狗了?” 玄银玲见了那人的真面目,有些胜日结舌地道:“是爹?” 那人被凌月霜晃得头昏眼花急忙讨饶:“哎呀呀,你别再晃了,再晃我老命休矣!” “怎么回事?”玄银玲指着跟前那个与娘扭成一团的人道。 秦惜玉眼神瞬时黯下,缓缓地道:“这是因为…那天早上,你看到的那滩血水…其实是我的师父!” “什么?”玄银玲母女一齐转头盯着他。 “我是说我师父…”他闭上眼睛,面色十分沉重“我师父为了能让我骗过冯保就设了这个局,他自己扮做爹的样子,然后由我将他的首级…” “你杀了自己的师父?”凌月霜放开那人转向他惊叫道。 秦惜玉本来一直有说有笑,但听她这样一讲顿时面如死灰“我…” “榛儿,你师父的死不关你的事,不要想得太多。”那“篾条儿”走过来拍着他的肩头劝道。 “你们两个在说什么?什么不关他的事关你的事的,都把我闹糊涂了。”凌月霜吵着道。 那“篾条儿”走到中间说出一番话来,听得玄银玲母女二人惊奇不已。 话说三十年前。秦策的父亲秦政任刑部诗郎时曾接到一份宝庆府上报复核死刑的公文。 一年前,宝庆有一著名大善人一家二十余口在中秋之夜尽数被人用刀斧之类的凶器屠杀,因无线索成为悬案久久不能了结。幸好这一年,县衙新进一名干练的捕快。他查出大善人的四姨太和同县一名戚姓皮匠有染。 所以当时就认定戚皮匠是真凶,并由该捕快领头带众衙役设伏将其擒获,最后问成死罪。 这本是一桩寻常凶案,既然凶手已经画押招供,刑部也只是按惯例做做过场出个批复。但秦政阅读卷宗时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