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起兵  (第1/3页)
    第十一章 起兵    因为前程未卜,袁绍将家小差人托付与至交…兖州刘岱,但袁尚坚决要求随军前往河北。    到达渤海郡治所浮阳后袁绍带着郭图去了趟    邺城拜访韩馥,顺便结识了当地一众士族名士。    在郭图同乡,兼旧识荀谌的帮助下,韩馥许诺供应袁绍军马的粮饷。    来到渤海后,袁绍吩咐众将领cao练兵马,购买和打造兵器铠甲等军械。    韩馥害怕袁绍坐大,于是派来几个下属监视袁绍军举动。    袁绍虽有不满,但无奈寄人篱下只得当做没看见。    期间袁尚跟随袁绍在冀州一带走访一些名士豪杰,这时候袁家和袁绍的名气声望是很大的,诸多豪杰也纷纷归附,其中令袁尚在意的就有逢记和田丰田元皓。    田丰冀州巨鹿人,博览多识,权略多奇,曾在朝中任侍御史,因不满宦官专权,弃官归家。在袁绍卑辞厚币邀请下,出任了别驾。    袁尚知道他是难得的顶级谋士,对他也是极尽谦卑恭敬,但田丰却总是淡漠地客套。    公元一**年的九月注定是多事之秋。    是月,董卓又在崇德前殿召集百官,威胁何太后下诏废黜少帝刘辩。    诏书说:“皇帝为先帝守丧期间,没有尽到作儿子的孝心,而且仪表缺乏君王应有的威严。如今,废他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皇帝。”    袁隗心思沉痛复杂地把少帝刘辩身上佩带的玺绶解下来,进奉给陈留王刘协。    然后扶弘农王刘辩下殿,向坐在北面的刘协称臣。何太后哽咽流涕,群臣都心中悲伤,但没有一个人敢说话。    董卓又得寸进尺地提出:“何太后曾经逼迫婆母董太皇太后,使她忧虑而死,违背了儿媳孝敬婆母的礼制。”    于是,把何太后迁到永安宫。大赦天下,把年号昭宁改为永汉。不久,董卓用毒药害死何太后。    公卿及以下官员不穿丧服,在参加丧礼时,只穿白衣而已。董卓又把何苗的棺木掘出来,取出尸体,肢解后砍为节段,扔在道边。    还杀死何苗的母亲舞阳君,把尸体扔在御树篱墙的枳苑中。    接着任命太尉刘虞为大司马,封襄贲侯。    董卓自己担任太尉,兼前将军,并加赐代表皇帝权力的符节,以及作为仪仗的斧钺和虎贲卫士,进封为侯。    不久又自己担任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董卓性情残忍,一旦控制朝政大权,控制住司隶后和国库中的珍宝等全由他掌握,威震天下,**没有止境。他时常对门下的宾客说:“我的相貌,是尊贵无上的!”    侍御史扰龙宗晋见董卓汇报事情,没有解下佩剑,立刻就被打死。    当时,洛阳城内的皇亲国戚很多,宅第相望,家家都堆满了金银财宝。    董卓放纵部下的士兵冲入他们的内宅,强夺财物,**掳略妇女不回避皇亲国威。致使人心惶恐,朝不保夕。    董卓暴行已经积怨到一个危险的边缘。    袁绍私下有密探进入洛阳,与王允等大臣有联系。    当得知董卓的这些举动又羞愤又恼火,因为有韩馥的监视又不能轻举妄动,着实让他窝火。    这天议事,袁尚趁机建议诈称京师三公发信给各州郡,陈述董卓的恶行,希望各地方举兵讨伐董卓。    田丰听到袁尚的计策,也不禁暗下称许,当下附议,于是袁绍依计行事。    袁尚又说:“袁家四世三公而父亲声望崇高,应当首倡义兵传发檄文,这样天下豪杰也会来归附,何愁大事不成。”    袁绍有些犹豫,问田丰许攸郭图等人:“诸位以为如何?”    许攸说道:“董卓暴行天下人所共愤,率先发难可名利双收。”    袁绍担忧道:“就是不知韩冀州那会如何反映。”    郭图不以为意地说:“到时候天下群雄响应已成大势,韩冀州也只能倾尽全力支持我等。”    袁绍一拍积案道:“就如此,起义兵,讨伐董贼!”    这个扬名的机会袁尚自是不会放过,苦思两日后终于写出了篇檄文,交由袁绍传抄天下。    邺城,州牧府中。韩馥有些不知所措地看着份檄文,请属下的从事们来商议,说道:“如今应当帮助袁绍呢,还是帮助董卓呢?”    治中从事刘子惠有些恼火地说:“如今起兵是为了国家,怎么谈到袁绍、董卓!”    韩面有惭愧之色。    刘子惠又劝说道:“兵者凶器也,不能抢先发动。现在应派人去看其他各州,有人发动,我们然后再响应。冀州的势力不比其他州弱,别人的功劳不会在冀州之上。”    韩认为有理,于是写信给袁绍对他起兵表示赞同。    汉初平元年一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