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征大将军_第十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第2/3页)

青记忆里,他对父亲最深的印象仅有一抹背影,而对于他的母亲,则是那天天站在家门前、等著他爹回来的身影。不过在丹青五岁时,他爹到玄武门之后就没再回来。”

    听到这里?袁芷漪替他把未说明的话说完:“他爹…死了?”

    只见司徒澐玥颔首,这结局明明是已让她料中,她仍是感到些许哀意。

    “且是尸骨无存的那种,只寻回了把剑,也就是丹青腰上常配的那把。”他定眼瞧着袁芷漪,自她那向来冷淡对人的脸庞上,发现到一闪而过的惊愕。“而后,丹青八岁时,他的母亲因思夫成疾而病逝。”

    袁芷漪原先还是犀利的眸光,在这刻却有些飘匆地凝视地面,游移不定。

    “袁姑娘。”他轻唤,将她的神智拉回,因为他接下来要说的才最为重要。“在外出征的男人,背后总需要有个人等他,哪里有人等,哪里便是他的家。可丹青不同,他从小看着母亲为了等待而苦,在他心底,他不愿将来心爱的人像他母亲一样,所以,他害怕给承诺。”

    “…这是他不敢回应我的原因?”她低声道。

    “的确是这种心态作崇。”这被动性子,恐怕丹青自己也摸不清是在儿时受父母影响所导致。“不过据我所知…你和他似乎在十二年前就有个约定?”

    忽听司徒澐玥提起这事,袁芷漪抬眼睨向他的笑颜,甚是意外这私密事他为何会知晓。

    “别这样看我,我只是想告诉你,约定是个很重要的东西,既承诺过就不要轻易松手。”他轻松笑语。“好啦,我要说的都说得差不多了,袁姑娘,你想走便走吧。”

    睨著他那张狐狸笑脸,袁芷漪总觉得他还有什么实情未说,可她性子倔强,不愿低头求问,也就闷著脸跨上狮背,准备离开…

    “啊,对了,还有一句话我没说。”

    那笑音又自她后头传来,令她不得不僵住身子。

    “丹青的杏花香包是你给的?”

    前方的身影动也不动,彷佛他不管说再多的话也无法令她回心转意。

    “丹青曾告诉我,在他小时候,他娘亲给了他一只虎儿香包,希望他能和父亲一样有著雄心壮志,可他在十二年前的意外里把香包给弄丢了,而后又意外的得到一只杏花香包。”司徒澐玥笑了笑,可这回绝无调侃之意。“他说,虽然有些对不起娘亲,可他珍惜这只杏花香包的心意比从前那只虎儿香包更甚,因为那香包不仅仅是个承诺,更代表著…他的家。”

    在他眼前的身躯仍是不动如山,稍待片刻,袁芷漪才大喝一声,催著胯下狮子离开此地。

    棕狮跨出阔步奔驰,其余的兽则跟在后头,广阔街道上就见这群山林野兽浩浩荡荡地奔驰着。

    司徒澐玥在后头凝望着那乘在狮背上的身影渐渐消失,双手负于背后,笑容不再,若有所思地目送她离开。

    朱雀大道上再度有群山兽奔驰著,同样有不少百姓受到惊扰,然而有过上回的经验,这回百姓们不再仓皇奔走,只是识相的让道供这些兽出城,并用像是见到神仙般的惊目望着乘于狮背上的袁芷漪。

    兽群疾驰奔出明德门,城门兵受了从前的教训也不再阻拦,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兽们自眼前呼啸而过,不到半盏茶的时间再望向城外,兽群已是远方的小小黑点,而它们路过的道,激扬起高高的尘烟。

    兽们奔驰著,来到城郊的岔口时,袁芷漪再暍,兽们当即煞住脚步,乖乖停下。

    她自怀中抽出一卷地图,上头清清楚楚地标示著终南山位在何方,她只要循著图上标示的路走便能回到终南山。

    可是这一刻,她并没有归心似箭的渴望,倒是再看到地图上写著“纱罗山”三字时,那心悬意念的…

    放下手中的地图,袁芷漪抬首,遥望着北方的天。

    约定是个很重要的东西,既承诺过就不要轻易松手。

    她放手了,在他将要出征的前一刻。

    我不再等你了。

    他就站在门外,她见不到他的神情,却对他如生死般的诀别感到心痛。

    你保重…

    握在她手中的地图被揉成团,她调远目光,喃道:“我们不回家了。”

    兽群闻言,纷纷发出失望的低吟声,苦望着袁芷漪。

    “我们去找他。”她嘴角轻勾,如同拨云后的曙光,当她道出这句话,彷若从前的绝望与难过都不曾存在过…

    “我们去带他回家。”

    ************

    纱罗山茫雾依然,不见散去。

    纱罗山脚下,两万唐军驻扎著,面对此山可大军却毫无动静,在项丹青的号令下,众将士只得戒备,将士们除了夜里吹著寒风、眼睛睁得亮些,早上cao练,便再无其他军令可行。

    受项丹育指派的于蒙五百精兵,自入了山后至今仍是半点音讯都没有。

    身居主帅职位的项丹青,除了每日坐镇中军帐、望着那张羊皮地图发呆,便是站在山脚下,若有所思地望着山头,常常这么一望就耗去许多时间,连膳食都忘了吃,将士们劝他尽早发兵,他却是按兵下动。

    日子又过去三日,纱罗山的迷雾仍如纱般笼罩著,于蒙所率领探察敌踪的五百精兵,依然不见踪影、不得消息。

    此日,项丹青在中军帐内和将士商讨。

    “于大人此去已过五日,不能再等。”他手持利剑,剑锋指著纱罗山的东西两道。

    “主帅难道要放弃于中郎将?”议论的将军中,有人如此提道。

    项丹青仅垂眸沉思,片晌后他将剑收入腰间剑鞘,再抬起双眸时,他冷然环视众人布满疑虑的脸。

    “我已告诉过他,五日。”

    五日为限,若是生还便往东西道交会口会军,若是无法平安归来,就壮烈的战死沙场;这是身为征夫的下场,只要在战场上一日,便不可怀抱生还妄想,抱著视死如归的决心,这场仗才能打得了无憾恨。

    他并非无情无义,只是奈何他们都身在沙场,这本就是个残酷的地方。

    项丹青如此斩钉截铁的回应,让在场者皆是无声,似是受到他这般冷情的决定而震撼。

    中军帐里气氛沉闷著,虽不得于蒙战死的消息,可众将们已忍不住叹气,似在哀悼英灵亡逝,身为主帅的项丹青即使心里有苦也不便喊出,他仅能吞下这满腹苦涩,打算继续讨论战术之际,自帐外忽然杀入一道粗嗓。

    “主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