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2/3页)
适合自己,在衣柜中留得比较久,穿上身的频率也比较高。花同样多的钱,在“最后折扣”时也许可以买上两件、三件,但那两三件被派上场的频率,总不如非折扣期看上的那一件。 在几次清衣柜之后,我终于觉悟了:不管多便宜,如果一季只能穿一次,或穿上之后只会扣分的,绝对不买,免得变成“环保的罪人”从此,我购物的失误率少很多。 有得多不如有得巧。如果衣柜里都是适合你。会加分的衣服,你不需花太多时间,就可以漂漂亮亮地出门,所节省的“时间成本”绝对值回票价。有一柜衣服,不如有几件能加分的衣服,非关价格和名牌。 不只是衣服的问题,所有会占空间的“动产”、“不动产”都一样。有华厦千万间,不如有一间能住得舒适安全的房子,不然,就会变成负担。就像美国许多拥有度假别墅的千万富豪共同的经验:那间房子让你最快乐的两天,就是你买进和卖出那两天。 食物也是一样,现代人都懂吃得多、吃得好会带来庞大的副作用。可惜的是我们在决定拥有一样东西时,很少考虑到多了是否会造成负面效果。我们沉浸在“数大便是美”的所有人的喜悦里,炫耀着自己的所有物。如果它没有恰如其分的实用性,我们并不算真正拥有它们。 多,没有用,适合最重要 适当的钱使你无后顾之忧,生活如鱼得水;拥有过多,你开始烦恼如何投资。如何不被觊觎者骗走。你可能会因股票一日跌停的损失而得忧郁症,也可能因一日涨停而休克;你担心情人与子女爱的是你的钱而不是人…情人也是如此,很多人的内心里都渴望成为万人迷,以“有很多人追我”为光荣,忘记了自己只要一个“对”的人。 有得多容易,有得巧难,要我们回归清贫生活,以现代社会而言实在虚伪,但我们值得想想,什么才是最适合的,多,有时并没有用。 我记得《理财圣经》的作者黄培源博士曾说:“有钱很愉快,但如果你拥有的钱超过一亿,你就会开始不快乐了。”大部分人一辈子当然还不会拥有一亿,还没资格想象那种不快乐,但他对有钱人的观察,自有相当的洞析力。我也记得纪伯伦所写的:“上帝是公平的,因为一个睡在丝绒床垫上的人,并不会比一个以大地为席的人能拥有好梦。” 在对的时间,才会做对的事 从前有一段时间,我似为,我很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了,不管再累再忙,我的情绪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直到最近我才发现,我的情绪稳定值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高。“当你精神饱满的时候,即使遇到很棘手的事,你还是会有相当的耐心和宽容度;但是当你精力不济时,一件小小的事都可能令你烦恼不已。”当我读到加州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塞耶的这段话后,开始反省自己。 我发现,没错,在情绪好的时候,我很容易一口答应别人要求我做的事情,也会对别人的情绪有比较高的忍耐度,对任何的批评意见敞开心胸;但在我“累得像只狗”的时候,我很容易回绝别人的邀请;累了一天的那个深夜,只要有人打电话给我,我说话的语气,很容易有一搭没一搭,有意无意间,有点急躁地想挂断电话;有人批评我,我一定往坏处想。的确,在我疲倦时,情绪智商是比较低的。 学习情绪智商管理 有好几次经验重复发生。忙了一天回家,有时看到经纪人传真来的纸条,有一大堆工作、演讲等邀约征询我的意见,问我愿不愿意去。如果那天我很累了,我总会马上打电话给她说,请全部推掉,并斩钉截铁地说:“我没空!”第二天起床,精神好了,重新看那些纸条,良心发现,理性回头,我又会打电话更正我的某些决议,同意接受某些邀约和工作。 偶尔会受到腰酸脖子痛的毛病侵扰。我也发现,当身体无恙时,我容易说“yes”乐观进取;身体不好时,我容易对很多事说“no”往负面想。原来,我还是这么情绪化的。只因为我一个人住,在工作完毕后通常没有什么应酬,所以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时,我可以好好地松懈一下,没有莫名其妙迁怒于人、因为一时忍不住发作情绪而后悔的机会,所以我误以为自己的情绪一直很平和。才怪! 很多朋友已经觉察到情绪的起伏有时会像“不随意肌”很难控制。有一位做大生意的朋友就告诉我:“白天我不会烦恼的事,在入夜不能成眠时会变成一个巨大的恶魔,使我感觉世界末日到了。” 他知道自己在晚上情绪不会太好,就会特别叮咛自己不去想麻烦的事情。等出太阳之后,一切自然会像早晨的露珠般被阳光蒸发。塞耶教授的报告也指出,同样的一件事,在夜深时最令人心烦,因为我们的精力在白天时最旺盛,心情也最好,下午四五点时就逐渐减弱。 难怪很多人在上班时是好好先生或好好小姐,回家就有无名火上升。白天的人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