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第1/3页)
第九章 抬起头,他看到玻璃橱门中他自己的影子,他看到书房门站着的沁菲亚柯德唐。 四海没有回过头去,她也没有进书房来同他打招呼。自从那次意外之后他俩根本没有说过话。 她不再叫他回支那。 他也没叮嘱她闭上大嘴。 她只站在书房门口静悄悄呆一会儿,轻轻的来,轻轻的走,一晃眼玻璃橱门上已消失她的影踪,一切不过像罗四海的幻觉。 转眼间一年过去。 玻璃橱门中的沁菲亚柯德唐长高了,却没有胖,两只猫儿眼似两颗宝石,她喜欢穿白色的衣裳,看上去更加像小仙子。 但是罗四海始终没回过头去同她说话。 他太懂得自己的地位了。 一年下来,四海已可用简单的英语写下日记。 他的收支、他的感情、他的见闻,都记在一本简陋的簿子里。 柯德唐笑道:“四海,你知道什么,这或许是温埠建铁路期间,唯一的华人文字记载,好好保存它,将来会有用。” 四海也笑笑。 将来子孙如果有好日子过,谁还愿意叫他们重温过去苦梦,假使没有出头的日子,生活可能比祖先在日记中记载的还要惨,又能从那些文字中学到什么? 柯德唐说:“四海。我在温埠的合约快要完成了。”如释重负。 “恭喜你,柯先生。” 柯德唐沉着地告诉他:“四海,在这四年期间,因为华工工资廉宜,我替铁路局省下巨款,即使如此,政府还自渥太华派工程师来监视我,我并非一个受欢迎的角色。” 四海说:“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话叫树大招风。” 柯德唐把这四个字咀嚼一会儿“呵,太有道理了,”他很高兴“是孔夫子说的吗?” “不,只是一句成语。” 柯德唐说下去:“合约完成后,我会回渥太华老家住,做些小生意,你愿意跟着我吗?” 四海沉吟,其实他心中早有主意。 苞着柯德唐,不过是个家僮,日后连管家的身分都攀不上,不如在外头自生自灭的好,华人地位虽然不高,但关上门,至少可以做自己的主人,不必先生长夫人短。 于是他婉转他说:“听说渥太华的天气更严寒。” 柯德唐当下明自了,他笑笑说:“四海,相信我们还有见面的机会,温埠糖业大王班治文罗渣士是我好友,我会托他照顾你。” “谢谢你,柯先生。” “四海,不必客气。” 在得胜洗衣,他是他自己的老板。 那一夜,有华工找上门来。 先是上下打量他一番“你就是罗四海?”说的是奥语。 “系,我系罗四海。” 那人自口袋摸出一封已经团得稀绉的信“罗四海,你愿意付十块钱来换这封信吗?” 四海讶异“什么信值十天的工资?” 那粤人咧开嘴笑“你舅舅陈尔亨说是你母亲的信。” 四海一听,连忙伸手“值,值,把信给我。” 那人接过钱,笑嘻嘻走了。 四海把信压在手掌中,鼻梁骨如中了一拳,酸涩不已,他颤抖着手折开信读。 “吾儿四海如见…”才看第一句,豆大眼泪炙热地滚下脸颊。 近三年来,他第一次得到家人的音讯。 舅勇总算不负所托。” 他母亲告诉他,乡间生活还算过得去,叔伯们自四海离家后,多少生了点善心,颇肯接济孤儿寡妇,弟妹们身体健康,十分听话云云,她叫他不必牵挂,还有,他托舅舅带的三十元,也已收到。 三十元!四海明明给了一百元。 陈尔亨死性不改。 他躲在一角,把家书读了又读。 他的黑人伙汁同红人伙汁说:“老板怎么了,拿着一封信,先是哭,哭完又笑,现在又抹眼泪。” 红人答“让他去,他还是个少年人。” “他们家乡也流行早婚,已到娶者婆的年龄了。” “温埠没有支那女人,如何娶妻。” 黑人吱吱笑“白人怕有色人繁殖,他们说“像老鼠一样,一下子生满屋。” 红人喝一口酒“是,所以他们想杀尽我们的女人。” 四海终于读完了信。 那一夜,他辗转反侧,灵魄似蠢蠢欲动,要飞脱他的躯壳,返回家乡。 第二天,做起工来,特别够力气,虎虎生劲,生活似比往日更育意义。 下午,阳光好,四海兴致勃勃,拿起锅铲,表演一度纱杂碎。 伙计们诧异了“老板,没想到你还有这一度散手,这碟菜好吃过维多利唐人街厨子的手艺。” 四海受到称赞,不禁飘飘欲仙,做老板就是这点好,永远不愁寂寞,至少有伙计忠实捧场。 四海几乎在该刹那已决定进一步努力工作,扩张营业。 这时,四海看到踢牛脸上露出讶异之色,明敏的他马上知道身后有人,正欲回头,双目已被轻轻蒙住。 四海鼻端嗅到一阵熟悉的玉簪花香,他激动起来“翠仙姐!” “四海,你好精灵。”那双软软玉手放下来。 四海转过头去,悄生生站在他身后的,正是何翠仙。 翠仙完全改了妆扮,头发梳住脑后挽个,洗尽铅华,一张脸却反而更加晶莹秀丽,只穿件深色袍子,笑嘻嘻,怎么看,都仍然是个美女。 四海高兴得了不得,大胆问:“庞大哥呢?” 说到曹cao,曹cao就到,只听到哈哈一声笑,那高大的身型进门来,正是庞英杰。 四海大叫:“想煞我也,庞大哥,” 扰攘半晌,才坐下来谈正经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