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柳暗花又明 (第3/5页)
男子跨进来,大约四十多岁年纪,面目黝黑,是长年在日头下劳动的成果。 “爹,你回来了?一起吃饭吧。” “好,好。”中年男子见周桐恭敬谨慎的贴手站立,招呼道:“小兄弟,甭客气,坐啊,坐下。” 秋别勉力起身。她落江时喝了不少水,尚未恢复。周桐扶她坐好。柳枝再去取了两副碗筷,顺道把炉上煮好的鱼汤端来。四人围了一桌用饭。 各自问过姓名。此间主人姓杨名鸿,妻子很早就死了,独力抚养女儿柳枝,务农为生。此地名叫桃花村,因处桃花江下游得名。 周桐再次表申谢意。杨鸿问起两人落水原因,周桐和秋别相视一眼,由秋别简略叙述被诬经过,只听得杨鸿和柳枝目瞪口呆、又惊又怒。 “真是畜生不如的东西!”杨鸿气愤填膺,拍腿大骂:“这种没人性的家伙早晚被天收。” 周桐不像杨鸿忿忿不平,他生性仁厚,秋别既然平安脱险,其余别人待他如何,倒也不放在心上。 “小扮,这些人不能白白便宜他们。你不回去,他们一定当你死了,说不定还会霸占你的家产。等你们好一些,我找几个好朋友为你们壮胆,陪你们一道回去。”杨鸿看不过眼,决心尽己之力帮助周桐。 周桐迟疑一会,道:“不用了。” “怎么不用?”杨鸿以为周桐惧怕周绍能再加毒手,大声道:“你别怕,有我在,他不敢对你怎样。” “不是这样。”偷偷瞧了秋别一眼,这事早晚她会知道,周桐决定还是一五一十说了:“二哥说他愿代秋别姊姊求情,但要我签一份家产让度书,我就签了。所以…” 秋别全身一震,把筷子放了下来,道:“你说什么?” 周桐见她脸色大变,忙惶恐的低头赔罪道:“秋别姊姊-别生气。” 自己千般用心、万般计较,为的是希望维持周家于不坠,有朝一日周桐能登上仕途、光耀门楣。任凭别人如何看待污蔑她,她都能甘心忍受。周家父子前狼后虎,先坑害了她不说,掉过矛头又利用周桐救人心切,赚骗家产到手。一切心血尽岸东流,她有何面目去见周老夫人?霎时心凉如冰,怔怔掉下泪来。 “秋别姊姊。”周桐见她万念俱灰的神情,慌不可言,想也不想双膝跪在她跟前,求道:“是我不好-要我听-的话,我一件也没听-的-尽管打我骂我,我半句怨言也不会有。” 这怎能怪他?周桐不知人心险恶,才会上人的当,况且他是为了自己。秋别忙拭去泪水,拉他起来:“『男儿膝下有黄金』,怎能随便下跪?快起来。” 周桐仍执意跪在地上,她拉之不起。周桐道:“-生我气打我骂我都不打紧,可千万别不理睬我。” 秋别心都软了,轻轻抚摸他头顶,泪痕犹在,却已展颜,柔声道:“傻瓜,秋别姊姊怎会不理睬你?起来吧。一个大男人向女人下跪,人家看了要笑话的。” 周桐这才起身,腼腆的望向杨氏父女。 杨鸿对方才那一幕只佯作不见,打圆场道:“来来来,快吃饭,凉了就不好吃了。” “多谢大叔,生受你了。”秋别致谢。 饭后柳枝收拾碗筷,自去洗涤。杨鸿问二人日后有何打算。 周家既已易主,两人是归不得了。周桐倒也罢了,他从未将周家产业视为己有,并不萦怀;秋别却是疚憾在心,觉得有亏周老夫人所托。眼前是形势比人强,只有走一步算一步,看看日后有没有法子重新取回周家。目前她把希望全放在周桐赴科举一事上,盼他能考取宝名,这也是周老夫人的遗愿之一。 听秋别有意在此暂居,周桐松了一口气。说真心话,他在周家虽然吃穿无虞,仆婢服侍周到,事事不需他动手cao心,比之以前四处乞讨流狼的日子,不知要好上几万倍。只是他已习惯当乞丐时的散漫快心,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随处一躺就是憩息过夜的穹庐,何等自在逍遥。入了周府,万事都有人替你准备得妥妥贴贴,连洗脸更衣都有侍女在旁伺候,简直不知这双手双脚是生来做什么的。行止坐卧都被要求一切行礼如仪,压得他几乎都快喘不过气来。他也不爱读书写字,因秋别和周老夫人殷殷期盼,他只得暗自忍耐,没向她们诉苦罢了。现今再不用回去那坑死人的富贵监牢,又兼有佳人相伴相随,周桐欢喜得只差没跳起来大叫大笑。 “啊!”周桐忽地想起一事:“我爹还在周家呢!可得想个办法把他接来,跟我们一块儿住。” “这事交给我去办吧。”杨鸿拍胸道:“你们不宜露面,免得那起丧尽天良的坏胚子,再起歹心思来算计你们。我去接老爷子来,保准万无一失。” 周桐起身道谢。 隔日杨鸿到双梅城打听消息。日才过午,人就回来了。带回来的讯息却教人一愕:周桐和秋别双双“殉情”之后,金开亦被赶出周府,下落不明。 周桐心情一下子低落下来,闷闷不乐。杨鸿带着他在附近村子找了几日,都说没见过这个人。 周桐思父心切,想离开桃花村天南地北寻找金开,但又放不下秋别;她一个弱质女子,从小在锦楼绣户之中长大,怎堪得起外头的风霜雨雪?可是抛她一人独留村中,他亦不愿。 秋别看出他的为难,安慰他道:“吉人自有天相,爹一定没事的,你不要太担心。我知道不让你去找爹,有亏子道。但是我希望你目前能专心读书,等后年科举过后,如果中举,正好可以行文贴榜寻找,岂不是甚快?就是不中,我也不会再阻止你,那时我陪你一块,天涯海角也要找到爹爹,好不好?” 周桐考虑片刻,道:“好!”这么住在杨家打扰,也非长久之计。杨鸿和柳枝都欢喜这对小夫妻与己同住,但秋别以不宜久叼婉辞,想另居别处。 于是杨鸿替两人找到一处地方,运来茅草、稻壳、土石,和周桐合力建了一座小小的茅屋;屋中桌椅床炕,全是两人一同完成。经秋别巧手灵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