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末的童话_第一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2/8页)

构的三大财团之一,信联当然是就地取材,先向同声同气的香氏接触。

    收购公司其实等于买货,买方的眼光很重要,买到价廉物美、可以轻易扭转乾坤之跳楼货,盈利之深,难以形容。相反,一旦判断错误,就等于把计时炸弹接过来,绝对有机会焦头烂额,甚而粉身碎骨。

    在决定是否收购之前,最紧要了解两点:其一是对方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其二是本身有没有把握将败局在预定时间之内扭转。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然,这个“知己”与“知彼”的过程,是毫不简单,相当考眼光、考经验、考功夫、考胆色的。

    香早儒在香氏集团一直担当买手的角色,表现相当出色,深得其母,亦即香氏家族主脑人香任哲平的赞许。故此,他不能轻举妄动,以免一子错,满盘皆落索,使他累积的英名与功勋尽岸东流。

    香早儒之父香本华去世之后,大权握在遗孀任哲平之手。她的喜恶,绝对决定儿子将来的得益,以及谁可继承大统。

    任哲平是香本华的正室,育有四个儿子,长子香早晖,已婚,娶的是他的秘书胡小琦。江湖传闻,早晖并非任哲平所生,是香本华的外遇所生,抱回香家来抚养。当香家有了后继的香灯之后,任哲平才开始怀孕,生下次子香早业,三子香早源,幼子香早儒。

    香本华与任哲平都迷信,这是大多数富豪的共同性格。

    因此,香早晖虽非嫡出,但因为他带来了香家子嗣兴盛的好运,于是…直都对他恩宠有加,任哲平对长子的爱护与殷勤,尤其是无懈可击。

    别的不去说他了,单是娶妻一事,以胡小琦这种子常百姓家的女子,又非有过人的才与貌,竟可以成为香家的长媳,是属于违宗背道之举。之所以成为香家历代以来的一个例外,听说就是得到任哲平的支持。

    任哲平自己当然是系出名门,香江城内铜锣湾的地皮物业,除了利家拥有最多之外,任哲平的父亲任世元就是第二大地主。

    在香早晖垂青“平民百姓”家的胡小琦而受到近亲好友的压力与批评时,任哲平只闲闲地说了一段话:

    “英女皇和日本天皇都要让步,今天何须斤斤计较了?”

    就是这样,胡小琦飞上枝头变凤凰,名正言顺成为香家的长媳,香江城内的名太。坊间的人都认为是任哲平时长子偏爱之故。

    次子香早业就没有这样的福气了。在香早业大学一毕业之时,任哲平就做主让他娶了玩具业大王岑奇峰的独女岑春茹为妻。直至多年后的今天,众所周知,香早业与岑春茹是貌合神离的一对。

    至于三子香早源,个性跟香家兄弟似有很大的出入,他是沉默寡言,并不开朗的一类。香家其他的三位公子呢.都是言语玲珑,风采过人。

    尤其怪诞的是,香早源样貌极之平庸,身材也属矮小,完全是另一个模式印出来的版本,是香家的错体。

    别说香早儒的俊美英伟差不多冠绝全城,就是香早业与香早晖也都承袭了乃父的挺拔仪表,还有乃母的端正五官,独独那第三胎,不知出了什么毛病。

    如果没有比较,只独个儿站到人前去,香早源其实并不失礼。中人之姿,比比皆是,问题只出在他是鸡立鹤群,很明显地给比了下去。

    不知道会不会是为了这个原因与隐忧,而影响到香早源的心态,变得落落寡欢。

    本来男人最主要是才能,一有本事起来.就可以似足吊睛白额虎,威风凛凛,熠熠生辉,哪有人还管他生得高矮肥瘦,一律都拿他当巨人看待。

    何其不幸,香早源的才智亦不见出色,老跟在母亲背后,成为香氏企业主席室的总主管,白担了个执行董事美名,其实只是香任哲平的直系高级跑腿,没有太多太大的实权。

    这跟香早儒可以在香氏业务上独当一面,有权决定一宗收购生意要支出几多亿元,是相去太远了。

    就是跟管公司财政的香早业,和打理中国投资与贸易的香早晖,也还有一段权位势力上的距离。

    香早源曾笑着对朋友说过:

    “母亲是养精蓄锐,才生早儒的,她把应该给我的身心质素贮存起来,全给了老四,就弄成我如今这个样子了。”

    能够幽默地自嘲,到底不失有大家庭的教养与风范。

    香任哲平表面并无偏袒。但,无疑是最应该以香早儒为荣为慰的。

    早儒学贯中西,留学英美法德,能cao五国语言,分别在麻省理工与英国牛津取得硕士学位,再在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荣升博士。以这种学历,再加生性聪敏,后台强劲,一下子就把收购大业揽在手上。

    实在也一直处理得有声有色。

    在市场内,香早儒有“金手指”的美誉,说他会点石成金,举凡被香氏公司收购的公司不论业绩如何绝望,行政如何零乱,人事如何复杂,只要经过香早儒一指点,就能起死回生,重新投入市场上而成为劲旅。

    笔而,香氏企业的股票节节上升,香早儒的功劳实在不少。越是成功,越会恐惧晚节不保,故此,香早儒一整天望着办公室桌上那一本厚厚的有关信联企业的收购计划,甚是踌躇。

    信联企业的负债高达六亿,而营运下去,亦即改善整间机构的行政与策略所需的有关部署,—一切皆牵涉到另外一项庞大的支出,总体数目之巨,非同小可。

    香氏企业不是没有这个流动资金去收购信联,但信誉比什么都重要,万一把这盆盛满guntang热油的锅接过来,自己也不耐那强热而失手,泼得…身油污,真不是闹着玩的。

    他,香早儒的英名首先扫地,自然也影响到家族声望。

    如果不冒这个险呢,也不可以。

    所谓不入虎xue,焉得虎子。

    生意大、风险高、盈利多,似乎是经常出现的公式。

    没有勇谋,根本难得世间财。…

    这信联企业的蒋家,恨不得有财团把一大盆火接过去,单是省得他们费神筹组款项还债,得以安全脱身,已经够好了。故而那个收购价,不但非常低.甚而差不多是象征式的。

    然而,断断不能单从收购价多少去定夺是否进行这宗买卖,一定得寻出自己有把握扭转乾坤的方法,才可以乘机趁低吸纳,待得转危为安,便又为香家引进一大笔资产。

    笔而人是坐在北京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