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第1/3页)
第九章 这是报章的习惯,久不久就把报纸版位挪动,为求读者有新鲜感。 究竟这种做法对不对?有没有人认真地调查过?读者是否宁愿取其惯性、并不一定贪新忘旧?就真的不得而知了。 有些作者顶痛恨编辑把他的专栏移位。穆澄对这种安排倒没有强烈的反应。 她觉得有麝自然香。 如果自己的专栏有读者,他们自然会把它寻出来。 穆澄于是也细心地参加这个寻宝游戏。 翻了老半天,竟没有把自己的那段连载小说找着。 她开始奇怪、狐疑、纳闷。 为什么? 小说是长篇的,不可脑漂登了一阵子就中断。这是从没有在报界发生过的事! 穆澄又是把整个长达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写完了,交到那甘老总的手的。更没有脱稿之虞。 突然间的心慌意乱,只好抓起电话摇到报馆去。 对方的答夜是: “请在下年二时后摇电话来。编辑部没有人。” 穆澄急得如热窝上的蚂蚁,在小小的客厅内急急的转来转去。 忽然的冲进浴室去,往镜上一照,竟见自己一脸油光,还有从额流下来的两行冷汗。 穆澄完全知道自己像什么。 如假包换的是失了骨rou的心理。 不是吗?做为母亲的女人,无情白事发现自己的宝贝孩子不见了。怎不急出一头白发,一脸憔悴? 尤记得小时侯,总是穆澄的母亲带穆澄上学放学。一大,班上生了意外。 坐在小穆澄旁边的一位女同学宋瑞芬突然呕吐大作,于是老师一边把她带到休息室去躺一下,一边通知家长把她带回家去。 那宋瑞芬虚弱地对老师说: “请让穆澄陪我!” 于是穆澄就课也不上了,一直留在休息室,坐在床沿。拖着宋瑞芬的手,以示支持。 她原以为下课时,母亲若找她的话,老师会得向她解释。 直候至宋瑞芬的家人来把她带走了,小穆澄才赶紧跑出校门。 一看到了神情狼狈的母亲,差点要高声叫出来。 穆太太的那个模样,像足了现今镜子里的穆澄。 眼神散涣得令人以为她在下一分钟就要灵魂出窍,太可怖了! 就为自己的亲生骨rou不知往那儿去了。 为此,穆太太当年曾在惊魂甫定之后,跑去跟穆澄的老师理论。 穆太太从来不是凶巴巴的人,她是有教养、有思想、有风度、不作兴吵架斗咀的人。 这一点性格穆澄也顶像她mama。 但,也忍不住咆吼道: “你知不知道不见了自己孩子的惊惶恐惧是怎么一回事?” “对不起,穆太太,我一时事忙走开了,忘记交常校工,要给你说一声。” 对方是诚恳而郑重地道过歉了。 穆太太仍不放过,尽情发泄地答: “这样子吓人,是无葯可救的。” 说罢,头也不回地拖着穆澄就走。 这是穆澄所见,母亲最动怒、最难看、最激动、最不礼貌、不斯文、不客气的一次。 只为不见了亲生骨rou。 这是最严重的一回事。 完全可以震伤做母亲的每一条神经。 由早上候至下午二时的那半天,穆澄完全的失落。 真的掉了孩于,犹可以上报警。 现今不见了自己的专栏,竟是投诉无门。 几次抓起电话来,希望摇到陶祖荫的办公室去,把她的忧疑与遭遇相告,好帮助自己平手惶恐的情绪。 只是不敢。 陶祖荫一定会嗤之以鼻。 在他,这算得什么一回事? 针刺不到rou不知痛。他如何能了解写作行业的人对自己作品的心理。 这犹在其次,最重要的是陶祖荫一直没有认真地关怀过穆澄的事业。 最近几天,为了穆澄异军突起。表示了前所未有的抗拒行动,令陶父大大的失了一次威,那二十四孝的儿子陶祖荫,那有不幸灾乐祸的份儿。 穆澄突然间伤心地哭了起来。 怎么可以有事发生了,还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守在屋子,无人关怀、理会、照顾、打点、帮忙? 还是独个儿撑下去,直至无能为力的那一天一时! 哭得连鼻子都塞了,穆澄只有微微张咀呼吸,辛苦得简直不成话。 穆澄摇电话到政经日报去,找甘正贤。 对方一听。就问: “谁找甘老总?” “我是穆澄。” “你找他什么事?” “可否请他听电话?” 穆澄由焦急而变为愤怒。语调十分强硬,说: “我有急事找他,请通传,否则,我要亲自跑上报馆来一趟。” 对方迟疑了-会,才答: “请等一会。” 穆澄紧握着电话筒的手,微微湿濡,是泠泠的汗。 过了一阵子,另一把男人声音从电话筒传进耳来。 “是穆澄?我姓张,是专管副刊的编辑。有什么事我可以帮忙的?” 穆澄坚持: “我找甘正贤。” “他在开会,不能听你的电话,穆小姐,如果是关于副刊的事,我可以为你解答。” 穆澄没有办法,这姓甘的避着不跟自己讲话,已经透着事有跷蹊。 “张先生,今天我没有看到副刊内有我的小说,是改版的缘故,放到别的版位上去吗?” “不,我们正准备把你的小说寄回给你。”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