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第4/5页)
“故事?”这次她没有因脸上的泪痕躲开他的视线,反而接上他递来的用帕。 “嗯,故事。”他给她一个安心的笑“人间里流传的,关于你我的传说。” 她没有答话,离开了他的怀抱,沉静地垂下脸,再次坐到桌前。 “从前,邙山脚下有个叫黄喜的孩子,父亲早逝,只有他与母亲两人相依为命。”他开始诉说,烛光映在脸庞“他很小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上山砍柴过日子。每天拂晓,黄喜便拿起母亲为他张罗好的乾粮,手提柴刀上山砍柴去了。上山必经的山坡路上有个石人。没有人知道石人究竟是怎么来的,黄喜每次上山都要与它打照面。离石人不远处有一泓山泉,清洌甘醇;黄喜上下山时,经常在这里解渴、洗涤。山泉旁长著一株紫色的牡丹。这株牡丹长在这有多少年也没人讲得明白。反正黄喜第一次上山时,它就长在那里了。” 说到此,他顿了顿,眼光飘向魏紫,见她正全神贯注地听著。 “黄喜每天经过这条山坡路,都会在石头人与紫牡丹这儿落脚。他把粮食挂在石头人脖子上,叫石头哥吃馍;又汲来山泉水,助牡丹姐饮水。” 魏紫听到这儿忍不住笑了“这黄喜也挺顽皮的,他取水灌养紫牡丹虽然是一桩美事,但是明知石头人不能吃馍而挂粮,却是奚落它了。” 姚黄释然地回以一抹宽容的笑容“他还只是个孩子。”又续道“冬天的山头秃过了几回,枝头上的叶子也黄了又青,黄喜逐渐长成健壮青年。这一日…” “等等!让我猜猜,接下来,是不是紫牡丹会来报答黄喜灌养的恩情哪?” “思?”姚黄笑而不答,反问道:“你怎会这样猜?” 魏紫轻佻地魅笑一记,正以指当梳,细细整理著一头青丝“你莫忘了,我在人间已有千余年,人间的那些传说故事,大抵也有一定的安排哩。” “这倒也是。”姚黄宠溺的眼神凝望着魏紫,此刻的她卸除所有伤心的防卫,他们之间,又好像回到遥远的韶光里,无忧、无惧…“这是我第一次跟人说故事,可能技巧太拙劣了。我听街口那些老人说书,每回都觉得新奇。” 魏紫轻笑“你比起他们不知道要老得多少呢。不过,我喜欢听你说,好过听他们的老掉牙。”她静静地伏在他的膝盖上,像一朵春睡的牡丹。 “这一日,黄喜也如常作息,他砍了许多柴,靠在路旁歇息。一个轻便布衣打扮的姑娘从山上走下来,黄喜见她生得乾净美丽,脸上也有些不好意思。” 魏紫听到这儿,轻轻转头,目光接上他的,她娇柔地眨眨眼,眉梢有股得意。 见她俏皮的模样儿,他不禁失笑“别这样看我,我也会不好意思的。” “啐!”她微笑轻斥“人家是老实的年轻人,你也跟他比?” “怎么?”语气无辜“我不够老实、不够年轻?” “哼。”她转过脸,不再看他,可姚黄知道她眼底在笑。 “那姑娘竟走到黄喜跟前,说要帮他挑柴。”他不再逗她,继续说故事。 “一个年轻娇美的姑娘帮他挑重担?”魏紫长睫一扬,还是忍不住转回头来,接道:“黄喜这样忠厚的人,必定是连连摆手不同意,急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吧?” “这你也知道?看来黄喜的形象塑造得挺好的。”见她笑得明媚,姚黄感到欣慰。虽对她有些愧疚,但或许心思没有白费。 “姑娘没有理会他的困窘,一古脑儿挑起担子就往山下走,将柴挑到黄喜家。” 烛火烧著一室宁静,伴随更鼓的只有他平和的说书声,和她偶尔传来的几句 “黄喜的娘见到儿子领回一个美姑娘,心里高兴得不得了,而姑娘更是勤快得像来到自己家一样,生火、擀面,黄喜的娘欢快极了,直拉她的手问家常。才知姑娘叫紫姑,住在邙山上,父母俱亡,家中只有她一人。听了这些,老人就更想要她做媳妇了。她将这心愿对姑娘一说,姑娘也就羞答答地同意了。” MAYMAYMAY 藥儿伏在案头,一夜无法成眠。 虽然自己从未和人说起她同穆执里的一段渊源,但姑娘当初要她入宫,大约也是明白的。记得当初姑娘的眼神含有隐隐的警告之意,似乎不愿自己太接近他… 那么当初让她来,是为了让她心中至少有些片段可回忆吗? 这事当是错了,错了。一个月,日理万机的皇帝,轮不到她来见个一两面,就算有,也是徒然。 她想起偶有的会面,他若有所思的眼光里,瞧见的人也总不是她。 牡丹… 男人心底只容得下这两个字。她为一段恩义苦苦追逐百年,约莫也是场空。 而几生几世前,落魄书生抢救顽童手里强拔起的红芍藥之事,倒像场梦了。 姑娘是担太多心了,以自己的妖邪之体,从来只能暗暗注意,不敢主动相寻。 她又能对他做出些什么? 或许从来就是…相见争如下见。 藥儿眼眶一红,转手灭了灯火。 明日一别,又将隔天涯;而,是否有她可相送的花? MAYMAYMAY “他们约定在百日之后成亲。这是因为紫姑其实就是那株紫牡丹,她要嫁凡人,必先化作rou身。她有一颗珠子,将之含在口中滋养百日,便可以为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