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九章藕断丝连 (第3/4页)
送去,她一吃,病就好了。” 她的口气有点酸,却酸得萧瑛眉开眼笑。 她还是在意的,对吧?如果她真的爱他,像郬嘴里说的那样,如果她真的盼望他回来,就像果果所言那般,如果她真的为自己伤心吐血,那么就算她嘴上说不要,心,还是难以放下吧? 狐狸越笑越开心,说不出的满意盈满胸臆,期待她再多讲几句酸言酸语。 “真由六哥送去的话,就怕她一病未愈一病又起。”萧霁笑道。 “什么病?”小优很合作地接下去。 “相思病。” “如果是这个病,那就难医啦,怕是要回天乏术。” 两人一句接一句,接出默契,却没想到几句玩笑戳中贺心秧的心。 相思病是种回天乏术的病吗?那她怎么办,会不会病入膏肓,再也变不回原来的自己? 深吸气,猛摇头,她又开始笑得夸张。 不怕,最苦的药得用最甜的糖果来压,那么最大的痛苦,自然要用最夸张的快乐来抵制,她会好的,总有一天,他于她不过是朋友,一个普通到见了面,心也不会多跳两下的朋友。 突然间,桌上静了下来,所有人都望向她。 贺心秧回神,才发现自己摇头摇得太过分,她扬起笑眉,找了个新话题。“愿愿能认不少字了呢。” “怎么可能,愿愿才一岁多,连话都不会说。”萧瑛说道。 听见他接话,贺心秧闭上嘴巴。 苓秋连忙接下话,化解尴尬。“小姐在许多张纸上头写字,像愿愿、望望、苹果、紫屏、苓秋…一组十张,贴在十张薄木板前面,每天教三遍,昨儿个我们抽出其中三张纸片,问:『哪个是苹果?』愿愿一下子就指出来了呢。” 宫晴听得津津有味,天才宝宝训练法果然不同凡响,难怪当初她得大把大把烧钞票才能把果果送进哈佛幼儿园。 “望望呢,她也能认吗?” “望望认字的速度比较慢,但她语汇能力发展得很好,诗词已经可以接下三到四个字了。”是宫晴提问的,贺心秧很乐意解答。 “什么意思?”萧瑛一问,贺心秧又闭上嘴巴。 苓秋无奈,只好再度跳出来当救火队。“比方我说:红豆,望望就能接『生南国』,我说:春来,望望就接『发几枝』…现在望望能从头接到尾的诗,已经快满十首。小姐说,之后她会越学越快,成天逼着我和紫屏认字背诗呢。” “小孩子竟然可以这样教?”萧瑛满脸的无法置信。 他的不敢置信却带出贺心秧的骄傲,让她这名有证书执照、来自未来的幼儿教师充满成就感。 所以尽管她不乐意和萧瑛对话,却也忍不住想多发表几句,她面对宫晴说:“其实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天才,曾有人做过实验,将几个不满周岁的孩子集合在光线不明的房间里,他们张起一块布,在布的后头点上蜡烛,然后拿着一只娃娃在布的后面摇一摇,让所有的宝宝都看见那个玩偶的影子,然后,又来一只娃娃摇一摇,再来一只,接着烛火暗下,外头的灯光大亮,将布打开,当宝宝发现原该有三只的娃娃却只剩下两只时,许多宝宝都哭了起来,但如果布打开还是三只时,宝宝便会开心大笑。这代表什么?” “宝宝对数目有概念?”萧瑛接话。 “对,并且也有加减法的概念。”贺心秧忘记不该与萧瑛对答,话自然而然冲口而出。 谈话间,菜肴一一送上,众人举箸,边吃边聊。 苓秋接着说:“小姐还提过全脑开发的概念,她把脑子分成好几块,额叶、枕叶…” 她说着说着,自信流露,那模样不像个小婢女,反而像在朝堂上侃侃而谈的臣子。人是会被环境影响的,和贺心秧在一起,苓秋被教导成幼教先驱,这就是萧霁说的,近朱者赤。 风喻望着苓秋,双眼发亮,越看越觉着迷,一直以为她是个不爱说话的女子,原来她心底藏着诸多宝藏,等待挖掘。 “如果我们将这套教育推广到各地呢?”孟郬三句话不离朝堂。 宫晴否决他。“我不认为可行,现今教养子女的责任落在父亲身上,强调养不教,父之过,并且所有人的观念中依旧相信,幼儿的保育重于教育,这套方式很难推广得开。” “苹果,妳也这么认为吗?”萧霁转头问她。 “除了晴提出的重点外,我也主张幼儿教育应该在家庭里头由母亲亲自带领,因为除了知识学问,更重要的是品格教育及亲子之间的感情互动,问题是,在平民百姓中,能识文断字的女人不多,有教育能力的母亲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前提是先建立女子书院,让更多的女子在出嫁之前,能够具备足够的知识学问,并且可以在书院里,指导她们学习教育孩子的方式。”萧瑛提出看法。 “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但首先要打破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我发现,京城里许多大户人家,他们虽请得起师傅在家中指导女儿,可她们学的是琴棋书画、跳舞歌艺,目的是为了取悦男子,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喜好。”贺心秧自然而然接下萧瑛的话。 “为自己所喜?这句话太奇怪,什么叫做为自己所喜,学习的目的不都是为了同一件事——男子求仕、女子求嫁?” 萧瑛灼灼目光望向贺心秧,他很开心,她不再回避与他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