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_第四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第4/5页)

撑着头,急急把乱绪按下“中暑了,热得发昏,陶陶,给我一杯茶。”

    陶陶连忙进厨房去倒茶,只剩下我与乔其奥对坐。

    乔其奥轻声问我:“坏消息?”

    我若无其事说:“老朋友要来看我,你瞧瞧,尘满面,鬓如霜,还能见人吗?”我要是叫他看出端倪来,这三十多年真是白活了。

    “你还是漂亮的。”他安慰我。

    陶陶出来说:“这杯茶温度刚刚好。”

    我咕咕地喝尽,定定神“你们不过是暂来歇脚的,还不出去玩?”

    陶陶巴不得有这一句话,马上拉起乔其奥出去。

    待他们出了门,我方重新取出那封电报,撕成一千片一万片。

    怎么会给他找到地址的!

    这十多年来,我几乎断绝一切朋友,为只为怕有这一天。

    结果他还是找上门来。

    我要搬家,即时要找房子,事不宜迟。

    不行。我能够为他搬多少次?没有那种精力,亦没有那么多余钱。

    电话铃响,我整个人跳起来,瞪着它,许久才敢去听。

    “之俊?我是叶伯伯。今天下午我有空,要不要出来谈谈?”

    “要,要!”我紧紧抓住话筒,满手冷汗。

    “这么踊跃?真使我恢复自信。”他取笑我。

    我尴尬地笑。

    “我来接你。”

    “十五分钟后在楼下等。”

    太阳是那么毒烈,一下子就晒得人大汗淋漓,我很恍惚地站在日头底下,眼前金星乱舞,热得没有真实感。

    我试图搜索自己的元神,他躲在什么地方?也许在左腹下一个角落,一个十厘米高的小人儿,我真实的自身,正躲在那里哭泣,但这悲哀不会在我臭皮囊上露出来。

    “之俊,之俊。你怎么不站在阴凉处?”

    “叶伯伯。”我如见到救星。

    “你看你一头汗。”他递上手帕。

    这时候才发觉头发全湿,贴在脖子上额角上。

    我上了车,紧紧闭上眼睛。

    “每次你把头放在坐垫上,都似如释重负。”

    “人生的担子实在太重。”

    “之俊,顺其自然。”

    我呆呆地咀嚼这句金石良言。

    “但是之俊,我自己也做不到。”

    我张开眼睛看他,他长方脸上全是悲痛。

    “之俊,我的妻子快要死了。”

    我不知如何安慰他。

    “她是个好女人好妻子,我负她许多。”

    “你亦是个好丈夫,一切以她为重。”

    他长长叹息一声,不予置评。

    半晌他问:“你公司生意如何?”

    “没有生意。”

    “有没有兴趣装修酒店?”

    “多少房间?”

    “一百二十间。”

    “在什么地方?”

    “江苏。”

    “不行,我不能离开陶陶那么久。”

    “陶陶并不需要你。”

    这是事实。

    “你可以趁机会去看童年的故居。”

    我微笑“慕尔鸣路早已改为茂名北路。”

    “是的,那是一幢两上两下的洋房,我哪一日放学不在门外的梧桐树下等你母亲,车夫把车子开出来了,我便缩在树后躲一躲,那时葛府女眷坐私人三轮车,你外婆明明见到我,总不打招呼,她眼里没有我。”

    这是叶伯伯终身的遗憾。

    “你到底有没有进过屋里?”

    “没有,从来没有,”他渴望地问我“你记不记得屋里的装修如何?”

    “我怎么记得?我才出世。”

    他颓然“我愿意付出很大的代价,只要能够坐到那间屋子吃一杯茶。”

    “我可以肯定那一间屋子还在。”

    “我去打听过,已经拆掉了。”叶伯伯说。

    “不要太执著。”我微笑。

    “据你母亲说,屋子里有钢琴,客厅近露台上挂着鸟笼,养只黄莺,天天喂它吃蛋黄…之后我不住做梦,多次成为该宅的上宾,我太痴心妄想。”

    “屋主人早已败落,还记着干什么?”

    “葛宅的电话是39527。”

    我的天,他到今日还记着。

    “你母亲结婚那日,正是英女皇伊利莎伯二世加冕同一天,我永远不忘,那是1953年6月2日。”

    “电话你打过许多次?”

    “没有,一次都没有。”

    “为什么?”

    “不敢。而且那时候电话是非常稀罕的东西。”

    “于是你就靠躲在树后等?”我笑了“下雨怎么办?”

    “张大嘴巴吃雨水解渴。”

    “如果那时葛小姐决定跟你私奔,你们会不会有幸福?”

    “决不。”

    “可是叶伯伯你这么本事。”我不相信。

    “她熬不过我的奋斗期就饿坏了。”

    “你不要小看她。”

    “是我不舍得叫她出来吃苦。”

    “后来她岂不是更苦。”

    “谁会料到时局有变。”他声音渐渐低下去。

    我问:“江苏那酒店谁负责?”

    “还有谁?”他微笑。

    “叶世球?”

    “聪明极了。”叶伯伯微笑。

    “是他我就不能去。”我坚决地说。

    “你这傻孩子,这么好的机会错过就没了,难道你一辈子为关太太换洗脸盆?”

    “我要想一想。”

    “去散散心也是好的,换个工作环境。”

    “那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我说。

    “自然不是,世球会指点你。”

    “他到底是干什么的?”我说。

    “你不知道?他没同你说?他是麦基尔毕业的建筑师,你以为他是什么?”叶成秋说。

    总之我小看了他。

    三日后叶世球叫我到华之杰。

    他在开会时另有一副面孔,严肃得多,与平时的嬉皮笑脸有很大的出入,会议室中一共有七位专业人士,连同秘书共十五人,我排十六。

    世球还替我聘请了两位助手,我们这十余人,包括世球本人在内,全部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