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第1/4页)
第三章 王母终于满意地按熄香烟,对李平说:”今天干烧大对是给你吃。” 李平感动得想就此嫁给王羡明:一定是值得的。 把生活费给王母,她也不拒绝,每次均客气的说:“何用这么多,自己够用吗。” 连卓敏都羡慕,说:“家母从来没问过我同样问题,她老嫌不够,多多益善。” 李平在看报的时候,接到王嫂电话。 “老板叫你回来一次。” 李平的心猛烈的跳起来“我做错事?” “没有没有,”王嫂笑.“你来了就知道。” 李平松口气“二十分钟就到。” 回到日本馆子,她仍然有点紧张.王嫂拎着一件和服,叫她到更衣室换上。 “干什么?” 王嫂抿嘴笑“老板要请你做活招牌呢。” 侍应生大多数穿简陋的改良和服,像一件花布浴袍,李平手中这一件,略为考究,袍带俱全,颇具雏形,李平觉得有趣,便换上它。 王嫂替她扑了些粉,系上腰带,让她站出来。 鱼生柜的大师傅先看见,即时说:“iri,iri,” 李平悄声问:“他说什么?” 王嫂笑“他说:”绮丽,绮丽’。” 李平到底年轻,不由得飞红一张脸。 老板出来上下打量过了,同王嫂说:“Biji,Biji。” 这次李平不敢再问。 王嫂笑道:“说你是个美人呢。” 李平饱受赞美,有种否极泰来的感觉,笑了起来。 自那日起,她由见习侍应升为带位。 客人莅临,先由她一鞠躬招呼,领进房去.忙的时候,才帮忙传莱。 王嫂同她说,东洋人好色。李平礼貌周全,与他们保持一个距离.谁来约会,统统拒绝,全部装听不懂,一直微笑,笑得那些人心软,叹口气,原谅她。 王嫂极之满意,同婆婆说:“开头真相不到会这么乖。” 王母微笑,像是胸有成竹。 “客人来吃两顿饭就要搭讪,她应付得好。” 王母把一本通书取出,翻阅半晌“五月好日子才多呢,廿七夏至,宜结婚采纳,不过是个星期一。六月初二,倒是星期六,晚上办喜酒,假期方便亲友。” 王嫂说:“我同李平讲。” 当日在料理店里,她就同她说了。 李平不出声。 王嫂不以为意,这大半年,她已习惯李平的姿势,李平凡事不大说出来,仿佛滞留在不摇头即表示同意的古老阶段。 也好,王嫂想,十三点姑娘实在太多.李平反而显得淡雅。 但这一次,李平摇不出头来。 为这一段太平日子付出代价的限期到了。 舅父那边,已经忘记了她。 若要在王家逗留下去,势必要有个身份,人家大抵不会慷慨地收她做义女。 李平目光呆滞,要她离开王宅,又不舍得。 是夜开家庭会议,王羡明喜气洋洋地看着李平不出声,只懂得笑,王嫂埋怨小叔似傻子,王母眯起眼睛与丈夫使眼色,一家乐得飞飞的。 李平上床时把布帘拉拢,一夜失眠。 连这样的际遇,都不是常有的。 她约卓敏出来商量。 卓敏告诉她:“下个月我升中级班了。” “恭喜你。” 卓敏笑“喜从何来?不知几时才能参加考试。” “我请你喝意大利咖啡,我们慢慢谈。” “李平你的花样镜最透。” “只要直读下去,终有一天大功告成,”李平叹口气“我才惨呢,停顿下来,没个指望。” “李平,你生活不错呀。” “可是卓敏,你看你多么自在。” “李平,长得不美,只得力图潇洒。” 她们相视大笑。 李平静了一会儿,问卓敏:“有男朋友没有?” 卓敏摇摇头。 李平始终有歉意。 “你呢,快结婚了吧。” “你怎么知道。” “常理矣,想王羡明必是乐开了花。” 李平不出声。 聪明的高卓敏看出苗头来“你不愿意?” 李平无助地看着卓敏。 “羡明有什么不好,你叫他改,他一定肯听。” 澳? 李平没听进去。 “我已经答应了。” 卓敏知这是意料中事,也不禁黯然,这些日子来,她一直怀念羡明,不过败在李平手下,心服口服。 “几时做新娘子?” “六月。” “还有好些时间筹备。” 李平苦笑“这拖字决为知灵不灵光。” “李平,你不怕我把这些话一五一十学给羡明听?” “你?”李平哑然失笑“这世上倘若还有君子人的话,卓敏,你就是了,我会怕你?” 斑卓敏懊恼的说:“我就晓得你会说这样的话。” 李平叹口气“怎么嫁王羡明呢,我并不爱他,”停一停“也不敬佩他。” 卓敏胸内略感酸涩,也难怪,好看的人要求自然相应增高,卓敏却一直深觉羡明有他的优点:爽朗、乐观、活泼,天掉下来他都不在乎,说的笑话也好听。 可见得到的,也就不稀奇。 卓救出来见李平之前,已经知道这个消息。 是羡明亲口跟她说的,他邀请卓敏做伴娘。 不知怎地,一向大方的卓敏坚决拒绝:“不,也许李平心目中有更理想人选。” 几乎与王羡明不欢而散。 他们终于要结婚了。 “你会幸福的。”卓敏祝贺她。 李平苦笑“这种生活,与我的想像,真有一段出入。” 卓敏说:“我们想像得太好了。” “可是传说…” 卓敏苦笑“我还是亲身经历过的呢,阿姨把我接了来做游客,要什么买什么,爱什么吃什么,只见此地人人衣着缤纷光鲜,言语幽默风趣,有用不完的精力,花不完的钞票…谁知是他们拿本事与性命换来的,什么苦都藏在肚子里,现在我知道了。” “有没有后悔申请下来?” 卓敏不回答。 李平感喟“在家里,我也是骄纵的大学生,人离乡贱,羡明一直以为我是吃蓄薯粉长大的。我们家繁荣的时节,才不是他可以想像的呢。” 卓敏安慰说:“这一点文化距离,不难克服。” “你同他一般是广东人,自然这么说。” 卓敏怕李平不高兴,连忙转移话题“有没有打算学日文对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