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6章便故意失手 (第2/2页)
望去,几里远地方,平地上绕着一带短垣,便是圆明园的废址,在山顶上东面走去,一带都是拿水磨方砖铺成的大路,那路有几里长,山岭虽有起伏。 但这路却铺得甚是平坦。路的尽头有一座亭子,名叫荟亭,从荟亭下山到景福阁,是慈禧太后每天进小米粥的地方。 从景福阁出去,走过如意庄、平安室,直到乐农轩。轩的正中安着一张御座,御座后面列着条几,左面一张西式摇椅,上面罩着黄幔。再从乐农轩向东南下去。 便是瞩新楼、涵远堂,堂前有一口方池,池水通着山泉,终日水流着,淙淙有声。这地方很像是从前西太后做妃子的时候住的桐阴深处,曲栏画楹,备极清幽。 池旁有一座和春堂,堂畔有一座桥,名叫知鱼桥,桥的四面都造着亭台。过知鱼桥又是一座院落,南北对列着四五间房屋:南面的屋子里藏着一只龙舟,北面的屋子里藏着一部《图书集成》。 又向西面过去,便是德和园。园中央盖着一座殿宇,名颐乐殿,殿前造着一座大戏台,台共高三层,从最高一层望去,便见玉兰堂。这地方便是将来光绪皇帝的寝宫。 殿前两边各有厢房十一间,每间用木板隔开,便是赏王公大臣听戏的地方。从南面走去,便是昆明湖,沿着东墙走两里路远近,到了宫门口,门左面立着一座石牌,名叫“织女石”有四五尺高,是甲申年立的。 右面卧着一头铜牛,约四五尺长,名“牵牛”对宫门造着一座白石河埠,是游昆明湖上船的地方。沿昆明湖向西走去,有一座十七环洞的长桥。过桥向北行,便到龙王庙。 庙门外东西南三面都立着石牌坊。庙后便是涵虚堂,堂后面便是昆明湖,对湖西面便是玉泉山。颐和园的风景大概是这样子的。园子里面有电灯厂,有铁路,有汽船。 每一处都有总办帮办委员几十个人,一大半都是满人,后来皇太后带着光绪皇帝皇后进园去住,只是伙食开支每天要用到一万二千块钱。当时造这座花园,原打算待皇太后万寿请太后游玩着欢喜欢喜的,所以在光绪十九年上便造成。 第二年正是慈禧太后六十岁万寿,便由荣禄、奕欣领头儿预先入奏,筹备庆贺的大典。谁知到了光绪甲午年六月里的时候,便和日本开战了。 讲到中国和日本开战的大原因,还是因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闹意见闹成功的。只因中国的属国朝鲜,自从国王李熙入承大统以后。 那王父李罡应还常常要干预朝政。父子之间便起了龃龆。李熙便把父皇封为大院君,原要叫他不问国事的意思。谁知那大院君越发骄横起来了,因此满朝文武也分做两党,互相倾轧。 朝鲜王没奈何,便上表到中国来告急。慈禧太后见了朝鲜国的表文,立刻派提督吴兆漼,率同同知袁世凯,带兵直入朝鲜宫廷,代平内乱。又派吴大澄、庆裕、续昌办理善后事宜。 一面下谕李鸿章调动兵轮,随同水师提督丁汝昌到朝鲜去保护。中国兵队捉住了大院君,解回北京来,皇太后命把他幽居在保定地方。 但朝鲜国王不免有父子之情,一再上表求释放他父亲。谁知这大院君释放回国去,却暗暗地私通了日本。日本便派了大臣伊藤博文到天津来和李鸿章商量朝鲜事体,说吴兆漼、袁世凯这班人袒护朝鲜、拒绝日本,要求中国把这两人调回惩办。 后来究竟依了日本的主意,订定两国派兵保护朝鲜的条约,因此两国在朝鲜的兵队时时要起冲突,这时已伏下了中日开战的祸根了。 后来慈禧太后在宫中处处和皇帝作对。最初光绪皇帝大婚的时候,在皇帝的意思,颇注意江西巡抚德馨的两个女儿。慈禧太后却定要选她兄弟桂祥的女儿做皇后,在暗地里指使皇帝把如意递给那桂祥的女儿。光绪皇帝心中不愿意,便故意失手,把如意打得粉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